哈萨克斯坦与上海合作组织协作中的现代化建设
06.06.2017 15:27

今年春天哈萨克斯坦国内再次谈到继续国家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这股热潮的兴起完全可以理解:一个蓬勃发展的年轻国家正在寻求改进。引人注意的是另外一个情况:哈政府的改革在过去主要基于西方的成功经验,如今该政府开始提出自己的经济改革议程,同时试图借助上海合作组织伙伴国家的经验和潜力。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该“方向变化”?自主权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遭遇了多重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一个年轻的国家无法任性地做实验,因而选择了借鉴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这些他国的成功模式作为自己发展的范例。

得益于哈萨克斯坦多年所实行的战略,其经济增长一直保持着足够高的速率,这一指标与中国、印度等东南亚国家齐头并进。当然,少不了犯错误,少不了痛苦的“休克改革”。尽管如此,哈萨克斯坦集中力量解决重大经济问题,已在银行、养老金、公用系统取得了成功,为商务发展创造了市场土壤条件。

哈萨克斯坦经济的持续发展、大规模的行业和小企业的崛起,使得哈萨克斯坦形成了市场经济社会,其中每位公民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哈萨克斯坦经济活跃的公民形成了支撑当局政府的中产阶级。

在最近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政府立即提出了重要的经济“路线图”,其目的 - 保护中产阶级、实现国家现代化、工业化、提高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

今天,当全球经济体系仍面临困难时,国家元首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重定哈萨克斯坦经济在技术设备更新、创新发展路径、建造高质新产业和研发中心、提高人才潜力质量等多方面的远大目标。

如此重视现代化问题有几个重要原因。首先,随着经济关系的变革,对国家经济有效管理整体方式的要求也随着在增长。其次,全球金融危机和被称为“阿拉伯之春”的一些中东国家的政治动荡,已清楚地表明,在现代世界,人民的良好经济状况是政治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哈萨克斯坦,无疑,现代化建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众多客观困难。例如,必须要维持自由主义改革的巨大潜能和可以控制社会经济进程的强邦之间的平衡。这就是为什么在初期,哈萨克斯在西方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借用了已在二十世纪下半叶完成神话般经济跨越的“南亚洲四小龙”的经验。哈萨克斯坦的例子表明,“中庸”的策略是正确的。

哈萨克斯坦 - 领土面积全世界第九大的国家,也是最大的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家。但有一个目标:进入世界前五十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行列,在此地理环境不应该成为障碍。为此,政府制定了区域发展规划,该规划是由时代新挑战所决定的, 必需建设不依赖原料资源、以知识资产和服务业发展为依托的“智能经济”。

上海合作组织带来的国际合作机会可能会成为哈萨克斯坦实施计划的一个重要工具。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频率、其进程和扩大历程足以证明这个,可以被称为该地区关键国际机构的组织,有广阔前景。

依托上合组织,哈萨克斯坦可将“地理劣势”变成一种优势。没有海,但有广阔无边的草原!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的位置,客观上加强了其作为亚欧之间中转交通桥梁的地缘政治角色。哈萨克斯坦为亚洲国家与俄罗斯和欧盟国家提供最重要的陆路交通联系。与海运相比,欧洲和中国之间的运输,途径哈萨克斯坦距离减半。

众所周知,现代物流的状况必然与经济总体发展相连,而经济全球化和国家融入世界一体化经济必然对哈萨克斯坦物流产生影响。所以阿斯塔纳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彰显更强意义。

哈萨克斯坦有意实施中国所倡议的“一带一路”合作概念,哈国也支持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结合。现在,阿斯塔纳希望能借助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国际合作将这些运输计划付诸实践。

对于哈萨克斯坦来说,交通孤立曾是一个大问题。然而,哈国与中国和俄罗斯在欧亚经济共同体和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合作开辟了新的途径。哈国转变为区域物流中心、欧亚大陆最重要的枢纽,为其经济提供新的增长机遇,也将促进其经济的整体现代化。

 

http://infoshos.ru/cn/?idn=16746